如何阅读一本书

Posted by Run-dream Blog on November 4, 2018

以下是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时》做书的大纲的笔记

第一篇 阅读的层析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和艺术

主动的阅读

  1. 阅读可以是意见多少主动的事情。
  2. 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阅读的目标

  1. 为获得资讯而读
  2. 为求得理解而读
  3. 娱乐

阅读就是学习

阅读时在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用书本来教导自己。

第二章 阅读的层次

基础阅读

“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语言层次。

检视阅读

“这本书在说什么”

换言之,在规定的时间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

分析阅读

在无限的时间内,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分析阅读就是在追寻理解。

主题阅读

也称比较阅读,即阅读多本书,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及到的主题。

第三章 基础阅读

学习阅读的阶段

  1. 阅读准备阶段
  2. 看图识字
  3. 根据上下文建立词汇
  4. 消化阅读经验

第四章 检视阅读

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 意义
    1. 确定这本书是否值得读
    2. 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掘所有的东西
  • 建议
    1. 首先通过数名、序、目录页、索引、作者减少来了解书的主题,结构以及范围等信息,基本了解书的内容,确定是否有必要细读。
    2. 随机选取部分段落或页面读取,尤其不要漏掉最后的两三页,寻找主要的论点。

粗浅的阅读

头一次面对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速读一边,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或思索。 值得细读的书,可以多次阅读,在做得到的时候(分析阅读)去详细查阅资料。

阅读的速度

大多数人应该有能力比他们现在的阅读速度更快,但是好的速读时应该是一句读物的性质和复杂程度采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

阅读的坏习惯

  • 半出声读
  • 逗留 可以通过手眼并用的方式来阅读,这样同时也能提高注意力
  • 倒退

理解的问题

速读只是节省了时间,但没有直接增进理解。 没有通过分析阅读,你就没法理解一本书。

第五章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阅读者需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1. 整体上,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 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3.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么,是否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4.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如何让一本书真正的属于你自己

做笔记的好处

  1. 会使你保持清醒
  2. 主动的阅读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
  3. 有助于记忆作者的思想

做笔记的方法

  1. 画底线——标明重点
  2. 在画底线处再加画一条线——强调
  3. 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
  4. 在空白处编号——整理作者对某个论点的分述
  5. 在空白处极细其他的页码,比如使用CF的标志——强调书中其他地方也有相同或相关的要点
  6. 将关键字或句子圈起来
  7. 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记录问题和答案

三种笔记

  1. 结构笔记
  2. 概念笔记
  3. 辩证笔记

第二篇 分析阅读

第六章 一本书的分类

  • 分析阅读的第一条规则: 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越好。

  • 可以从以下部分进行预判:
    1. 书名
    2. 序言
  • 主要分类法:
    1. 虚幻的小说类
    2. 论述性的书籍 但仅这样将书籍分类到某个种类是不够的,而是需要细化到其内容。
  • 另一种分类的方式是:
    1. 理论性 – 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2. 实用性 – 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 类似纯科学和应用科学。

第七章 透视一本书

  • 分析阅读的第二条规则: 使用单一的句子,或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技巧:
    1. 作者提供帮助,如引言,指引等
    2. 参考其他人提供的概述
  • 分析阅读的第三条规则: 将书中的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他们如果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公式:
    1. 作者将全书分为n个部分,各个部分作者谈了什么。
    2. 第一个主要的部分有根长n个段落,分别是
    3. 在第一部分的第一阶段,作者有n个重点。
  • 分析阅读的第四条规则: 找出作者的意图。 要避免意图谬误,即你认为自己可以从作者写的作品里看到他的内心。 提问规则:
    1. 理论性的问题 某件事存在吗?是怎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或为什么会有这件事存在?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造成的影响是什么?特性及性质是什么?与其他类似事件,或不相同时间的关联是什么?这件事是如何进行的?
    2. 实用的问题: 又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获得某种结果?要达到某个目的,应该采取哪些行为?以什么顺序?在这些条件下,什么事是对的,或怎样才能更好,而不是更糟?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这样做会比那样做更好?

以上这四条规则属于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即:整本书谈的是什么。

第八章 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 分析阅读的第五条规则: 找出共同的词义,达成共识。 词义是可供沟通的知识的最小单位。 这条规则更精确的说法是:通过找到重要的单字,从而和作者达成共识。 如何找出关键字: 1. 对于读者来说,最重要的字就是那些让你头疼的字。 2. 作者强调某些特定的字,包括每个知识领域独特的专门用语。 3. 作者和其他作者争执的某个用语。

第九章 判断作者的主旨

  • 分析阅读的第六条规则: 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 判断作者的主旨。如果作者的主旨没有理论的支撑,就只是在抒发个人感想罢了。我们不仅要知道作者的主张是怎样的,还想知道他为什么认为我们应该被说服,以接受这样的规则。 句子和段落是文法的单位,语言的单位。主旨和论述是逻辑的单位,也就是思想和知识的单位。
    • 如何找出关键句: 作者沟通的主要核心是他所下的肯定和否定的判断,以及他为什么这么做的理由。 有些书会将主旨写在前面,标明重点。 找出组成关键字的文字。 最主要的主旨一定在一本书最主要的论述中,不是前提就是结论。
    • 如何找出主旨: 用自己的语言诠释重要的句子。
  • 分析阅读的第七条规则: 从相关文献的关联中,尝试构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 分析阅读的第八条规则: 找出作者的解答。

第十章 公正的评断一本书

  • 分析阅读的第九条规则: 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你一定要能肯定的说:”我了解了“。 说出”我不懂“只能够在你尽过最大努力之后,确定是书而不是自己的原因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 分析阅读的规则十: 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的辩驳或争论。
  • 规则十一: 尊重知识和个人观点的不同,在做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第十一章 赞成或反对作者

当读者不只是盲从的跟从作者的论点,还能和作者的论点针锋相对时,他最后才能同意或反对的有意义的评论。

如何避免偏见

  1. 避免情绪化
  2. 把自己的前提或假设摊出来
  3. 避免派别之争,使用同理心

如何反驳:

  1. 你的知识不足
  2. 你的知识有错误
  3. 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令人信服
  4. 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第二十章 阅读的第四个层次 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的五个步骤

  1. 找到相关的章节 在主题阅读中,你以及你关心的主题才是基本的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
  2. 带引作者和你达成共识 在这时候就是要由你来建立起共识,带引你的作者们与你达成共识,而不是你跟着他们走 真正的困难在于强迫作者使用你的语言
  3. 厘清问题 我们需要建立起一组不偏不倚的主旨
  4. 界定议题 每个人对于同一个主题有不同的观点
  5. 分析讨论 按照特定的顺序来提问题,说明问题的不同答案以及原因